牙齒健康|牙周病難靠刷牙清除口腔細菌 牙醫拆解洗牙會痛牙縫變大謬誤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11/03 13:15

分享:

分享:

深層洗牙會透過特別的超聲波儀器和工具,刮走牙周袋內積聚的牙菌膜和牙石。(iStock圖片)

要保持口腔清潔和牙齒健康,單靠早晚刷牙、使用牙綫並不足夠,定期洗牙十分重要!若長時間沒洗牙,輕則會產生口氣、使牙齒變色,嚴重可令蛀牙或牙周病變得嚴重,甚至誘發牙瘡。

但針對牙周病患者,普通洗牙並不能清除其牙周袋內藏的細菌和牙石,需進行深層洗牙徹底清潔,以治療炎症。究竟普通與深層洗牙有何分別?洗牙過程、術後護理又有何注意事項?交由牙科醫生黃凌旻一一解答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高危族群宜3至6個月洗牙一次

縱使早晚刷牙可清除黏附在牙齒的食物殘渣和牙菌膜,但部分牙齒位置難以清潔,若再加上牙齒排列不正的話,便會使牙菌膜積聚,形成牙石。「清潔不當的常見位置為下門牙舌側和大牙鄰邊,牙石積聚可導致蛀牙和牙周病。」

一般而言,牙醫建議每半年至一年洗牙一次,若為上述高風險人士,則3至6個月一次。黃醫生指,若牙齒清潔不當,如沒使用氟化物牙膏、牙綫或牙縫刷習慣,均屬蛀牙及牙周病的高危族群,另外生活及飲食習慣、病歷亦是風險因素。

蛀牙高風險人士:

  • 頻密進食,嗜甜、酸、黏食物者
  • 長期服藥,易口乾人士
  • 牙周病患者(牙肉收縮、牙腳外露的病人高危)
  • 處於換牙階段的小童
  • 長者

牙周病高風險人士:

  • 長期吸煙人士
  • 糖尿病患者

牙科醫生黃凌旻解釋,深層洗牙比普通洗牙費時,牙醫會使用較長和幼,並能配合牙腳孤度的針咀,清理牙肉底層的牙石。(湯致遠攝)

洗牙酸痺源於敏感牙齒

洗牙之前,牙醫會先檢查病人口腔,找出高蛀牙及牙周病風險的牙齒,再用牙周探針作基本牙周病檢查。若懷疑病人患有蛀牙或牙周病,會建議病人照X光,以作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。其後利用超聲波洗牙器清理牙石和牙菌膜,並去除牙齒上的污跡。若為蛀牙風險比較高的病人,牙醫會於其牙齒塗上高濃度氟化物,加強牙齒的抗蛀能力,整個過程約半小時左右。

不少人因怕痛而抗拒洗牙,黃醫生澄清這源於部分病人有敏感牙齒,當洗牙儀器或冷水觸碰到牙齒,可能會暫時引起酸軟、麻痺的感覺,但洗牙並不會引起痛楚:「若定期洗牙、做足清潔,如用含氟化物的牙膏的話,可紓緩牙齒敏感,洗牙期間的酸痺感亦會逐漸減退。」

除此之外,有網民指洗牙太密會使牙縫變大、損傷琺瑯質,黃醫生直言這些都是誤解:「部分人因缺乏正確使用牙綫的習慣,使牙石長期積聚、填封牙齒之間的位置,當洗牙後把牙石全部清走,牙齒之間原本的空隙便會重現,並非牙縫變大,而洗牙亦不會損耗琺瑯質。」

幼童約兩歲便長齊所有乳齒,此時已可開始洗牙。小朋友愛吃甜食,乳齒清潔不乾淨容易誘發蛀牙或形成牙跡,定期洗牙有助監測牙齒及口腔健康,建議一年一次。(iStock圖片)

牙周炎患者宜深層洗牙

普通洗牙能清除積聚於牙肉表層的牙石,紓緩牙齦炎症,使發炎的牙肉得以痊癒。但若牙周病菌蔓延至牙腳,使牙周附近組織如牙周韌帶、牙槽骨受破壞,連帶令牙肉收縮,甚至形成牙周袋的話,便會發展成牙周炎。當牙周病嚴重至破壞牙槽骨,病人或出現流牙血、牙齒無力,甚至變得鬆動等徵狀。

由於牙周袋容易積藏牙菌膜及牙石,令牙周病惡化及蔓延,故這類病人需要接受深層洗牙,徹底清潔牙肉底層:「健康的牙周袋深度為3毫米以下,但當牙周袋變深至4、5毫米或以上,牙刷刷毛難以深入牙周袋清潔,病人難以自行清理,便需以深層洗牙的方法,刮走牙周袋內的牙菌膜及牙石。」

牙醫會因應病人牙周袋的深度決定清洗方法,大多會透過深層洗牙(非手術牙周病治療)處理,但若牙周袋深至8至10毫米,或病人的牙齒結構十分複雜的話,有機會需進行手術性牙周病治療控制病情。

深層洗牙後有搖晃屬暫時性

黃醫生解釋,深層洗牙以牙周袋回復至3毫米或以下為目標,即使無法恢復至正常標準,亦須確保袋內沒有細菌,避免炎症復發。若病人全口均需深層洗牙,牙醫會將口腔分為4至6個部分,每次麻醉數顆牙齒作局部清洗。每約一至兩星期進行深層洗牙一次,直至需要清洗的範圍全部完成。

深層洗牙一般以局部麻醉的形式進行,期間病人並不會有任何酸痺或疼痛的感覺,但當麻醉藥散去後,部分病人或感覺牙齒敏感、酸軟、牙肉流血,甚至咬合乏力及牙齒搖晃等後遺症。

輕微酸痺感可於1至2星期內逐漸消退,牙齒搖晃的情況則需6至8星期方可有明顯改善。黃醫生提醒,完成深層洗牙後初期,病人宜避免進食過冷、過酸的食物,待牙肉回復健康、牙骨變得實淨,便可正常進食。

早晚刷牙兼用牙縫刷

深層洗牙並非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案,其成效高低取決於病人的自理能力,若病人無法自行做足清潔,病情很容易復發。黃醫生提醒病人,應早晚使用防敏感牙膏、牙縫刷和牙綫清潔牙齒,並定期覆診,讓牙醫檢查及跟進牙齒狀況。

「牙醫會教導病人正確刷牙技巧,並因應不同的牙縫大小,故病人選擇合適粗度的牙縫刷,確保病人可針對深層洗牙的位置做清潔,有足夠自理能力清除牙菌膜。」醫生會按病人口腔及牙齒的健康情況,建議每3至6個月覆診一次。待牙周炎症康復、情況穩定後,病人亦可與一般人同樣,約每半年進行普通洗牙一次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無聲無息變深的牙周袋

出現牙周炎、牙周袋變深期間,會否伴隨着一些表徵,讓大家易於發覺?原來未必!黃醫生指視乎病人的牙肉厚薄,牙肉厚者通常牙周袋較深,而牙肉薄者未必有深牙周袋,卻會出現較嚴重的牙肉萎縮。

而長期吸煙的人士,因煙草內的一氧化碳會令血管收縮,即使牙肉發炎,亦不會出現流牙血、牙肉紅腫等徵狀。一般人難單靠肉眼辨識牙周炎症,或囊袋有否加深,故定期見牙醫進行檢查十分重要。

記者:吳霆俊